文化传承丨传承翰林文化 清明节缅怀先贤育后人

时间:2019-04-10
来源:平罗发布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4月2日,头闸九年制学校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集体徒步来到翰林祠堂前,进行清明祭祀翰林、传颂国学经典活动,深切缅怀一代学士、家乡人的骄傲—俞德渊。

640.webp.jpg

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通过运用古时祭祀礼节,对翰林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引导广大师生传颂国学经典、弘扬国学文化,以此提升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更深的幸福感,学生对自己生活、对故乡有更多的自豪感!

通过营造乐于诵读经典、勤于品阅经典、善于提炼经典的良好读书氛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育、德育实践,以及家庭教育和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也让传统文化贯穿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俞德渊生平

俞德渊(1778—1835),字原培,号陶泉,民间称“俞翰林”,祖籍江左无为州(今安徽省无为县)。世代书香门第,后家道中落,父亲俞世隆于清朝乾隆年间举家来到平罗县经商,从此定居于县城东乡头闸堡(今平罗县头闸镇正闸村),改籍宁夏平罗。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举,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中进士,入选翰林庶吉士散馆。在京学满三年后历任江苏荆溪、长州知县,苏州府督粮同知、水利同知,苏州、常州及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知府,江南盐巡道,两淮盐运使。其所任之处均有政绩,老百姓有口皆碑。道光十五年,带病办公,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俞德渊虽在江南为官,还十分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道光五年(1825年)平罗知县徐保字,正拟兴修“又新书院”,俞德渊从江苏来信,赠银三百两,当即动土,近月落成。俞还在来信中书示童生“立志大植,品正察理”八个大字,勉励上学童生努力学习,以求上进。

俞德渊一生为官严正廉洁,刚正不阿,政绩显著,真可谓是封建时代德才兼备并深得民众爱戴和朝廷器重的清官。俞德渊逝世后,朝廷诰授他为“中议大夫”。灵柩运回原籍,葬于平罗头闸南原冒润渠畔,并建祭祠,后人称为俞家祠堂。

640.webp (3).jpg

翰林遗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