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魂 安居梦

时间:2023-12-28
来源:平罗县融媒体中心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在中华大地上勾勒出一个大大的“几”字,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脉络。14年间,黄河用它甘甜的乳汁惠泽着一方移民,让他们在这方土地繁衍生息,安居乐业。

14年前,他们带着贫穷和不甘移民搬迁;14年后,他们满载幸福和希望遥望黄河。14年既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在14年的时间轴上,更迭了人与风景,萦绕在一代人心头的贫瘠和苍凉渐行渐远。曾经靠天吃饭的经历已成为历史,回首从移民到安居的时移世易,无数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今天让我们走进红翔新村,感受移民翻天覆地的生活变迁。

伴着蜿蜒的黄河,244国道纵贯红崖子乡红翔新村,清晨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红崖子乡红翔新村,沐浴着朝阳,移民万贵生早早来到蔬菜大棚,开始了忙碌的生活,20平米的大棚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劳作间隙,谈起以前的日子,他用“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日子熬不到头”来形容。

万贵生说:“搬迁之前我们在隆德县,那里山大沟深,大家靠天吃饭。没有其他经济来源,都只能种地,也就解决温饱,如果赶上天气不好的年景,口粮都不够,还要买粮。”

2009年,刚搬迁到红翔新村,万贵生对这里的印象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

红翔新村党支部书记朱成学说:“刚搬到这里的时候,是一片沙漠,光秃秃的,没有树,也没有绿化。”

守着黄河川,不愁吃和穿。为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平罗县团结带领群众冒酷暑、斗严寒;战风沙、造绿洲,实施支、斗、农渠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高标准节能日光温棚,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与沙漠瓜菜、草畜等特色产业相结合,在黄河水的哺育下,移民群众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谱写了一曲“建移民新村、饮黄河之水、造万顷良田、安家致富奔小康”的壮歌!

万贵生说:“在这里虽然辛苦,但有苦就有甜,2018年开始承包大棚,跟当地的合作社学习种植技术,去年我又承包了一座,现在有5座大棚,一年下来挣10余万元钱。”

时至今日,昔日苦苦挣扎在西海固贫瘠黄土地上的移民们,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生活境遇,他们喝上了黄河水,种上了水浇地,过上了好日子,和全国人民一同奔向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红翔新村党支部书记朱成学介绍: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红翔新村依靠黄河水的灌溉和移民群众辛勤的劳动,大家在工业园区就近务工、建设大棚、种大棚,搞养殖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建起了大房子,路也通了,小汽车也有了,孩子一个个都上了大学。今年,全村2334口人人均可支配收入18965元,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准备年底给大家分红,每股分红400元左右,老百姓的日子有了更大的盼头,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

2009年,红翔新村人均收入1900元,2023年人均纯收入达18965元,户均住房面积由搬迁时54平方米增加到210平方米,87%的移民家庭拥有了汽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1.3万元。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折射出了红翔新村的华丽蝶变。

冬日里,黄河依旧静静流淌着,泛着朵朵流凌。生活在黄河边上的移民们,在守望黄河的时光里,品味河水流淌的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