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气冲天“犇”起来

时间:2021-06-01
来源:宁夏新闻网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黄河岸边,牛首山下,吴忠市“9+1”重点特色产业奏响华美乐章。

肉牛产业作为吴忠市传统优势产业,被列入重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吴忠以环境载畜力布局肉牛繁殖量,发展核心产区,注重品质提升和草畜平衡,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打造高端牛肉生产基地,肉牛产业被赋予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必将在“十四五”时期“牛”气冲天“犇”起来。

5月25日,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肉牛养殖联合体养殖圈棚内,一只只黄白相间的肉牛或躺或卧,惬意地享受着日光浴。这里整合了该乡9个行政村的村集体资金1045万元,购置西门达尔肉牛500多头,打造养殖联合体,利润所得用以壮大村集体经济。

圈棚内,柳泉乡柳泉村党支部书记王强在一旁仔细观察着每头肉牛的进食情况和长势。“西门达尔肉牛抗病能力强、出肉率高,按照今年的养殖行情,一头牛出栏能获利2000元至3000元。”王强说,“去年,我们村入股90万元,分红4.5万元,这些钱,村集体全部用于修路、修渠,为贫困户购买医疗保险……”

“柳泉乡整合各行政村的村集体资金搞养殖,在宁夏是一个创新。”柳泉乡组织委员金丽梅说,“这不仅壮大了各村的村集体经济,也使得我们乡肉牛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产业要发展,模式要创新。从红寺堡城区沿着宽阔的柏油马路,一路驱车驶入弘德村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映入眼帘的是十几排整齐的牛圈,天蓝色的房顶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

统一分配圈棚、统一联系牛源、统一提供优质饲草料、统一防病防疫、统一联系销售……依托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扶贫项目,该村探索出了一条新型农村规模化养殖的致富路。

园区里,弘德村村民李牛旦正驾驶着自动喂料车给牛添加草料。他是这里几千头牛的“大厨”,每天都将肉牛“服侍”得妥妥帖帖。“我在这里上班一个月收入3500元,而且还入了股,2018年和2019年,我一共分红4万元。”李牛旦说。

前不久,在福建省德化县挂职的红寺堡区干部马金鑫为德化县和弘德村当起了“红娘”,并成功促成两地肉牛买卖的亿元大单。“肉牛养殖园区吸纳了520户村民入股,今年养殖规模扩大及寻得福建省大宗买家后,入股村民户均分红将达到4万元左右,比过去翻一番。”弘德村党支部书记任军说。

如今,弘德村的肉牛产业也“牛”了起来,村民们依托产业发起了“牛”财,大家伙一起铆足了“牛”劲儿向幸福生活迈进。

发展肉牛业,必须解决“车与油”的关系,有好车而没有配好油,车就跑不起来。由此可见,实施优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

利通区金银滩镇金川办三组村民马建祥最近忙得不亦乐乎,刚刚收割完冬牧草的他准备复种青贮玉米。“我们家一直搞养殖业,现在有130多头牛。镇上大力发展饲草种植,我也流转了200亩地种青贮玉米和冬牧草。一年两茬效益,不但能解决我们家牛的‘口粮’,剩余还能卖钱。”马建祥说。

马建祥只是利通区优化种植业结构的一个缩影。如今,该区鼓励规模养殖场自建饲草种植基地,大力支持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以饲草绿色优质供给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生产经营结构。今年,利通区计划种植优质饲草24.81万亩,预计优质饲草总产量达83.43万吨,较2020年增加6.19万吨。

吴忠市聚焦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聚力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走进同心县杨沁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分割车间,员工正在进行精细分割。经过该企业屠宰深加工后,一头牛利润增加了20%以上。“通过精深加工和企业品牌效益,有效地提高了肉牛的附加值,实现了肉牛从‘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该公司负责人杨坚坦言,推动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饲料加工、良种繁育、育肥生产、品牌建设等龙头企业,带动肉牛产业向全产业链挺进。

发展肉牛产业,既需要借鉴学习奶产业的成功经验,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今后,吴忠市将充分利用自治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政策机遇,坚持“优质+高端”双轮驱动,加快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步伐,全面提高肉牛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力打造全国优质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和高端牛肉生产基地。力争到2021年底,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48万头,增加3万头,牛肉产量达到3.3万吨。到2025年底,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60万头,增加15万头;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规模化比重达到55%,屠宰加工率达到46%,牛肉产量达到4.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明显增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