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索引号: 640221021/2023-02643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文机关: 平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年08月23日
标  题: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罗县创新型县建设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平政发〔2023〕66号 有效性: 有效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罗县创新型县建设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平政发〔2023〕66号

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

现将《平罗县创新型县建设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平罗县人民政府

2023年8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平罗县创新型县建设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推动我县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推进平罗县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工作,根据科技部办公厅《科技部关于开展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的通知》(国科发农〔2023〕76号)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聚焦县域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深入实施创新力量厚植、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协同联动、创新生态涵养“四大工程”,开展“三大行动”,使科技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为建设西部较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县、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全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强县,提升发展水平。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以科技强促进产业强,以产业强支撑经济强,为平罗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聚集资源,突出集成创新。聚集、整合、调动内外部创新资源,健全创新保障机制、把握创新重点,统筹推进,形成科技与产业、人才、资金、土地等发展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优化配置,统筹各类发展平台,提升集成创新能力。

——坚持深化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政府科技职能转变,将管理重点转向完善规划和政策、优化创新布局、加强监督管理等,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坚持市场导向,强化创新主体。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坚持开放共享,推进协同创新。深入推进东西部科技合作,整合利用创新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联盟、校企联盟、技术联盟,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创新型企业融入价值链、创新链中,提升竞争力。

——坚持质效优先,实现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使更多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二、主要目标

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县总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全县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创新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平罗县一二三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初具规模,综合实力走在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前列。

——创新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到2025年末,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步提升,争取带动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居全区县区前列;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达到120人/万人;科技金融支持力度达到2亿元。

——企业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到202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值达到1%;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到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企业数量占比达到40%。

——创新环境氛围不断优化。到2025年末,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超过5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0家,“双创”载体达到5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减免额超过3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件/万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达到1.1亿元;科技特派员总数达到400人。

——创新资源配置成效显著。到2025年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5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40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家;万元GDP综合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规上工业实现产值突破千亿元。

三、建设定位

以建设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县为基本定位,抢抓机遇,革旧图新,挖潜增效,集中力量突破区域发展瓶颈,把平罗县建设成为创新要素聚集、创新能力领先、创新体制健全、创新环境良好、全方位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高地。

——打造西部较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县。以创新型县建设为契机,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高起点推进平罗创新型县区建设,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将平罗建设成为区域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强、创新创造成果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优的具有西部影响力的创新型县。

——打造西部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示范县。聚焦传统产业技术领域,贯彻落实《关于高水平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发挥区位特色和资源优势,加强东西部创新链与产业链一体化联动,推动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提质增效,支撑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促进新业态衍生和新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建设任务

紧紧围绕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主线,按照“立足县情、围绕产业、聚焦需求、重点突破”的思路,以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社会民生事业三大领域为突破口,开展“三大行动”,实施“四大工程”,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与技术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保障创新型县创建目标的实现。

(一)开展工业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科技支撑行动

深入贯彻“互联网+”行动、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有机对接,加快碳基材料、氰胺化工、医药农药、多元合金、装备制造等传统特色产业提质改造,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立足传统特色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园区集聚优势,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

1.加速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

以“新型合金材料、现代化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为突破,做实做强新材料产业。以特色合金产业为基础,推进合金产品延链补链,围绕我县及周边地区冶金产业发展需要,以“绿色化和高端化”为研发方向,重点推动传统合金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传统合金产品加速迭代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突出发展锰系特种合金等高性能金属材料技术、高分子材料等化工新材料技术、碳基等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锂电池等电子材料技术、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技术。

进一步发展电池储能材料、电池正负极材料、偶联剂等新材料产品及现代化工材料;持续延伸碳基材料、化工材料产业链,发展石墨烯材料、纳米级碳材料、3D打印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产业。引导企业大力发展电子级碳化硅材料及制品;重点支持亚微米级碳化硅粉的规模化生产,推动碳化硅高端陶瓷、碳化硅韧料等发展;加强技术力量引入,重点加快开发自来水净化、空气净化、烟气脱硫脱硝、催化剂载体等高端活性炭制品。鼓励企业开展其他化工材料、电工材料、功能陶瓷、磨具磨料、耐火/耐磨/耐腐蚀材料、碳基纳米新材料、储能材料的研制,取得核心技术突破并实现成果转化。(责任单位:科技局、发改局、工信局、商务局)

专栏1   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

1.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硅锰冷渣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解决硅锰合金废渣大宗利用生产砂石骨料中关键工艺问题,推广冶金企业含铁尘泥、尾矿资源化利用技术,煤矸石、粉煤灰生产建筑材料、无机复合肥、土壤固化剂和稳定剂技术研究和应用。

2.金属冶金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的标准化改造及工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在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等岗位,实施工业机器人替代工程的应用,建材产业节能环保型、功能性新产品研发,推广预拌混凝土智能控制技术、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智能化生产技术。引导企业在设备维护、产品质量检测、安全生产监控过程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技术。

3.高端碳基材料产品研发。开发应用在水净化、空气净化、烟气脱硫脱硝、溶剂回收、催化剂载体、医疗、食品等领域活性炭新产品及关键技术;石墨烯、富勒烯等高端碳基材料的研发及关键技术研究;高密度阴极炭块、大直径电极用电极糊、大尺寸高端炭电极、矿热炉用微孔炭砖、环保型冷捣糊等高性能炭素制品的研发;碳分子筛绿色生产新工艺开发。

4.高性能陶瓷材料制备工艺及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先进陶瓷材料的自蔓延常压绿色合成工艺,实现氮化铝、氮化硅、氮化硅铁、氮化硅锰等高端陶瓷粉体的绿色化生产;引进面向煤化工领域应用的耐腐蚀、抗冲蚀、高韧性碳化硅陶瓷阀芯制备技术,面向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大尺寸高性能碳化硅陶瓷热交换部件批量化成型、烧结等成套制备技术等。

5.高性能光伏、储能材料的研发。开展高转换率的太阳能电池基板、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及组件等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关键技术研发;高品质的多元金属复合氧化物(NCA/NCM)前驱体和正极材料的开发;高能量密度的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高性能电池辅助材料与部件的研发;压电、铁电、热释电、热电等能源转换新材料的研发。

2.开发氰胺产业下游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

紧密结合电石化工产业“基础原料丰富、规模体量大”的特征,以“高端化、绿色化”为研发方向,以延伸产业链条为核心,以电石化工为基础,以绿色工艺技术为支撑,开发氰胺下游高端产品,构建“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生产环保节能、产业化前景大”的绿色氰胺产业。优先支持氰胺下游衍生产品、电石乙炔下游精细化学品的研制,双氰胺、石灰氮等传统主导产品的先进生产设备及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以低成本电石生产技术为基础的聚乙烯生产技术及聚乙烯醇等下游产品和催化剂的研发等,加强电石化工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开发废渣、废水、废弃综合利用技术,大力研究氰胺产业安全生产技术及工艺。(责任单位:工信局、发改局、科技局)

3.做精做细精细化工产业,促进清洁化绿色化发展

加大能源的清洁利用和综合利用,打造清洁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进能源资源深度转化,支持精细化工传统产品高值化新剂型及新产品的开发,以煤为原料直接制备精细化学品工艺技术的研发,化工助剂、医药农药新材料等领域连续化、绿色化生产工艺的研发,高性能精细化工催化剂的研发。(责任单位:发改局、工信局、科技局)

专栏2绿色氰胺及精细化工产业关键技术

1.电石化工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开发废渣、废水、废弃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氰胺废渣分离关键技术、氰胺渣制备氧化钙循环利用技术,解决氰胺渣的固废问题,提升氰胺废渣产生更高附加值。研究氰胺产业安全生产技术。

2.电石化工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研发。重点开发电石化工下游PVC、BDO化工产品、精细化学品、下游以1,4-丁二醇为主导的高附加值产品,集成应用绿色化、连续化生产技术。

3.氰胺下游医药、农药高附加值产品关键技术研发。开展新型绿色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石灰氮-氰胺-胍盐-肌酸及下游医药中间体、高效低毒广谱农药等新产品开发;精制双氰胺(电子级、医药级、超细双氰胺)关键技术研发;石灰氮-氰胺-农肥、药肥及印染料、阻燃剂、胶黏剂等制备技术研发。

4.做优装备制造产业,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以拓展产业分支、延伸产业链条,拔高产业层级为核心,以“高端化、智能化”为研发方向,实施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行动,推进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产品换代。从工艺、设备、环保设施等方面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技术研究力度,重点支持特种轮胎、石墨烯轮胎、航空轮胎的研究与开发、高效智能一体化输送成套设备技术研发、高端化矿热炉成套设备研发。节能环保装备方面优先支持面向“三废”综合利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示范工程,开展节能环保装备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装备成套化与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程度;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除尘、脱硝、矿热炉气净化等环保设备关键生产技术。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加大技术装备配备,广泛应用技术手段,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建立覆盖全过程全要素的智能化、网络化安全管控体系。(责任单位:工信局、发改局、科技局、应急局、商务局)

专栏3  先进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

1.绿色、智能改造技术。煤制油废渣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工艺设备研究,石墨烯在航空轮胎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技术的应用。

2.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研发。高端铸造模具定型技术研究,大型锰硅合金矿热炉热装热送生产工艺研发,隔仓式烘干窑制造和应用技术研发,特种变压器的研究与开发。

3.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设备制造。引进和开发除尘、脱硝、矿热炉气净化等环保设备关键生产技术;高效节能锅炉、窑炉、节能电机、环保设备及装置等新产品开发推广;空气源、空调设备、太阳能+采暖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4.开展矿热炉尾气制备甲醇、乙醇等工艺研究。充分利用全县铁合金、硅锰合金企业矿热炉尾气资源,开展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5.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研发。围绕安全生产,鼓励企业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等方面开展研发活动。

(二)开展现代农业提档升级科技支撑行动

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调优种养结构,加快构建以现代畜牧(奶产业、肉牛肉羊产业)、优质瓜菜、特色制种三大产业为主导,绿色食品等为补充的“3+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基地。

1.做强特色种业,健全现代种业创新体系

加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以改善品质为主,培育专用、优质农作物品种,重点支持粮食、瓜菜等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新品种的选育与示范推广。建设蔬菜、水稻、杂交玉米三大繁种基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加强地方名、特、优品种(品系)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与利用,建立新品种(品系)规模化制种调种、良种繁育、集约化育苗、种子质量检测、种子清选加工包装等技术体系和新型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责任单位:科技局、农业农村局)

专栏4  特色种业产业关键技术

1.优质粮食和蔬菜良种繁育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定位和标记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等重要性状基因,构建分子设计育种信息系统,建立瓜菜育、繁、推一体化制种体系;蔬菜新品种创新及育种新技术研究;蔬菜种子色选、重力精选、光电颜色分选、智能控制技术开发;主要农作物种子规模化制种繁育基地及配套技术研究;种子质量认证集成技术研究。

2.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及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创新应用。优质粮食、特色瓜菜等新品种产业化;瓜果类设施蔬菜嫁接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常规特色品种提纯复壮高效生产技术研究。

3.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集成。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支撑平台研究与示范;精准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

4.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以生鲜乳、优质大米、沙漠瓜菜、牛羊肉、特色制种等农产品为重点,统筹发展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支持企业开展技术、装备改造升级。

2.做精现代畜牧产业,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围绕“稳肉羊、保肉牛、扩奶牛、增牧草”的产业发展原则和布局,优先支持开发奶牛、肉牛、肉羊等主要畜禽品种的健康养殖技术,强化品种选育、高效养殖、科学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开展牛羊高效安全替抗饲料、良种高效繁育、草畜智能生产、优质牧草节水高效生产与周年供应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饲草生产、疾病防治、屠宰加工、质量检测、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动植物疫病主动监测及防控技术研究和应用;鼓励饲草种植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广种草养畜、畜粪还田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推进草畜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科技局)

专栏5   现代畜牧业产业关键技术

1.奶牛、肉牛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示范。5G智慧牧场示范建设,奶牛性控冻精扩繁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奶牛场2×90位旋转式智能化奶台开发研究与应用;宁夏肉牛育繁推一体化建设;肉牛规模化健康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养殖场配套设施和环境控制技术开发;饲料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开发和饲料精准配方技术研制。

2.肉羊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示范。建设肉羊产业杂交配套体系;优质肉羊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肉羊规模化健康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羔羊舍饲育肥技术研究;养殖场配套设施和环境控制技术;饲料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开发和饲料精准配方技术研制。

3.优质饲草种植与生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盐碱地苜蓿品质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苜蓿种子高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良种饲草基地建设及苜蓿种子清选加工体系建设;苜蓿裹包青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4.畜禽重大疾病防控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集成。动物防疫及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畜禽重大疫病和人畜共患疫病的监控与防制关键技术;动物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5.盐碱地草畜一体化技术创新与示范。开展高耐盐碱牧草新品种引选、节水控盐、高效栽培、精准舍饲养殖等技术研究与模式创新,创建“改盐、增草、兴牧”草畜一体化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开展退化沙地和盐碱地具有抗旱寒、耐盐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乡土树(草)种植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

6.畜禽排泄物和养殖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畜禽粪污工业化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做实优质瓜菜产业,提升“菜篮子”科技含量

围绕优质瓜菜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行动,重点开展瓜菜优新品种选育、高品质标准化生产、培肥地力、病虫害绿色防控、种植过程监测与采后品质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无土集约化育苗移栽、立体间复套种、节水灌溉、绿色防控、机械化作业等技术集成应用;开展农业“两减一增”农药化肥减量、集约化育苗移栽、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重大农业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展冷凉蔬菜、设施蔬菜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研究应用,开展农产品采后加工处理技术研究,推进蔬菜富硒营养强化生产关键技术、冷冻干燥和热泵干燥技术在蔬菜加工中的应用;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集约化育苗、精准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建设一批高端设施农业科技园区, 实现瓜菜生产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智能决策、专家在线指导和质量全程安全可追溯。(责任单位:科技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专栏6    优质沙漠瓜菜关键技术

1.新型日光温室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示范。在宁夏二代节能日光温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施结构,完善三代日光温室设计参数,采用新型节能保温材料,集成配套卷帘机、保温被、自动风口开合器、精准水肥一体化灌溉机、全自动喷灌车、潮汐式育苗装备等物化技术,提升设施装备和机械化水平。

2.瓜菜生产绿色技术集成创新及示范应用。集约化育苗、秸秆生物反应堆、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和高效种植模式的改良创新和推广应用;物联网、无土基质栽培、熊蜂授粉、新型保温覆盖材料等技术的研究。

3.重大农业气象/病虫害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研究瓜菜生产霜冻灾害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危害机制;建立并完善致灾临界指标体系;发展基于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相结合的灾害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利用5G网络进行农作物前端监测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系统,建立瓜菜生产田间病虫害防控、生产控制信息化体系。

4.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

围绕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的需求,立足鲜乳、优质大米、沙漠瓜菜、外销蔬菜、牛羊肉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重点开展绿色储运、新型加工、清洁生产、品质调控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的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等。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利益联结等方面创新发展,大力推进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品牌培育,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向特色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品牌化方向快速发展。围绕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研发应用,以信息技术带动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业态。(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网信办、科技局、商务局、各乡镇)

专栏7   绿色食品产业和数字农业技术创新

1.绿色食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关键技术应用。开展油料作物风味和营养品质特性的精准适度加工技术研发,亚麻饼粕蛋白生物活性肽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开发高附加值食用油;开发地道中药材健康功能制品。

2.物理防腐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研究与应用。综合运用高温高压、罐藏、冷藏等现代工艺技术和物理方法进行灭菌防腐,以代替传统依赖添加剂防腐实现保质防腐的陈旧加工工艺,确保产品不含防腐剂,极大限度地增加了食品安全性。

3.食品智能工厂技术研究与示范或食品智能化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原材料采集质量追溯系统、集散式控制系统、在线生产控制系统等实用生产管理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建立食品生产智能工厂。

4.冷鲜牛羊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应用气调包装技术、真空包装技术、包装材料PVDC等技术集成生产冷鲜牛羊肉,克服牛羊肉货架期短,表面褐变及汁液流失的问题,实现安全系数高、营养价值高、感官舒适性高且保质期长。

5.数字农业。依托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农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研究与应用。

(三)开展社会民生事业科技支撑行动

依托科技支撑,进一步保障改善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使更多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做好生态保护事业,守好生态环境生命线

到2025年,全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GDP用水量、能源消耗逐步下降,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全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自治区下达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自治区、市下达的指标以内,黄河干流断面水质确保Ⅱ类进Ⅱ类出。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再生水回用率达到自治区下达目标。重点推进生态环境科研攻坚,研究生态网络修复、生态景观结构优化、自然生态要素综合修复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技术。研究主要污染物形成特点、扩散路径和过程解析,开展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固废资源化处置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和引进一批关键技术。推动物联网可视化技术、重点用能单位精细化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在环境治理体系中的应用。(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平罗分局、水务局、科技局、商务局、发改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专栏8  生态修复治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实践

1.河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开展黄河生态缓冲带构建、关键物种生长环境适应性及保护、典型植物高效栽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综合恢复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展湿地修复过程中水质提升、稳定性维持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2.退化土壤修复与农田生产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非耕地和盐碱地等退化土壤障碍和农业生产水平低等问题,研究提出土壤肥沃层构建模式和水土协同的养分综合管理模式,破解生物抗逆性特性与作物生产稳定性的联动技术;研究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发生、发展规律,开发具有土壤修复功能的环保植物新资源;开展土壤污染源调查监测,土壤污染物转移过程、污染特征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重点突破污染源控制、污染过程阻断技术的转化与应用。

3.大气污染治理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开展工业园区、城市运行中烟(粉)尘和大气污染产生机理、污染源追踪与解析研究;研发活性炭工业尾气节能处理技术,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活性炭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4.水污染治理关键技术与装备集成创新与应用。重点研发黄河流域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开展水质提升、水污染承载力、水源地保护研究,煤化工业废渣充填保水开采技术等。

5.水资源高效利用及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开发及集成应用示范。加快关键节水技术研发,开展城市污水、农村污水等先进处理技术的攻关;开展农业节水灌溉,推行发展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农作物筛选等集成创新技术;发展节水渔业、牧业,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设施温棚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集成技术创新;发展企业水循环高效利用技术。实施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水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研究;加强城市建设中集水技术研究和污水处理等再生水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6.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光伏全产业链,围绕高纯多晶硅等项目建设,引进相关配套产业、耗材产业,贯通光伏产业的上下游。支持现有自备燃煤机组进行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推广“煤改电”“煤改气”技术。

2.不断改善民生,促进人民安居乐业

积极运用5G、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构建智慧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和养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体系,提高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社区服务水平,以“5G+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融合应用为重点,积极融入宁夏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健康、智慧校园建设,争创科技竞争新优势。加强食品、药品、消费品安全、检验检疫等领域公共安全监管信息体系建设,保障公共安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支持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科技馆等设施建设。深化便民服务信息应用,推广智能终端进入普通家庭,创造智能、便捷、安全、绿色的社区生活。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8%。(责任单位:卫健局、民政局、教体局、医保局、文广局、科技局、科协)

专栏9  民生改善重点研发计划

1.公共安全。开展防震减灾、生态治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质量、消防科技等民生方面的技术引进、示范和集成应用。开展气象、地质等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及应急处置技术研究;鼓励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应用研究,鼓励建设数字化社区和监控网络。鼓励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研发应用。

2.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重点研发和应用以煤炭等资源为主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鼓励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应用,努力提高能源利用率。

3.重点行业安全保障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围绕化工、医药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开展集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信息、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生产人员在岗在位信息以及企业生产全流程管理信息等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开展化工危险工艺本质安全、大型储罐安全保障等技术及装备研发。积极推广气体泄漏微量快速检测、化工工艺全过程安全管理、微通道反应器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鼓励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化学反应安全技术控制等新技术的研究。

3.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运用5G、物联网、云计算、空间地理信息等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建设数字乡村,促进乡村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升级,实现“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全覆盖、技术服务指导全覆盖”,有效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以科技数字化手段建设“区块链+数字乡村治理平台”,使村民自愿在乡村治理、改善生活环境、标准化种植、农村经济发展上贡献力量。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数字乡村试点建设。(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网信办、科技局、各乡镇)

专栏10   乡村振兴重点研发计划

1.人居环境领域。开展城乡居民住宅新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城镇和农村工业与生活废弃物处理新技术、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和传承历史文化特色的城镇现代化人居环境构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互联网+领域。发展农村“互联网+农村供水”等模式,加强针对不同环境农村厕所改造和污水处理等技术研究;开展乡村治理数字技术应用示范。

(四)实施创新力量厚植工程

1.打造区域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利用平罗县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平罗工业园区升级为区级高新产业园区优势,高水平建设平罗县创新中心,全力打造“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接力式孵化体系,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西北地区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发改局、工信局、科技局、农业农村局)

专栏11  平罗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计划

一、工业特色产业基地培育计划

(一)新材料产业基地:

1.精细化工材料基地。农药、医药主要发展以单氰胺、双氰胺、硫脲为原料的氰胺下游系列产品,到2025年,精细化工产值达到200亿元。

2.碳基材料基地。重点发展碳化硅—碳化硅微粉/氮化物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高性能纯结晶碳化硅陶瓷—碳化硅冶炼尾气废渣综合利用;催化剂载体/生活用净水/净气高端活性炭;炭素—石墨级负极材料/碳纤维/石墨烯等,加快向高端、节能环保、特种应用领域转变。到2025年,碳基材料产值达到100亿元。

3.硅材料基地。重点发展光伏材料及电池产业科技园、高效太阳能组件等光伏配套项目,形成三氯氢硅、单晶硅、硅片、光伏组件的产业集群。到2025年,硅材料产值达到200亿元。

4.特殊合金材料基地。鼓励发展高硅硅锰、稀土合金等特种合金炉料,延伸发展孕育剂、球化剂等高附加值产品。到2025年产值达150亿元。

(二)绿色氰胺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电子级双氰胺、超细双氰胺和2,4,5-三氨基-6-羟基嘧啶、叶酸、盐酸二甲双胍等医药、农药中间体及成品,和原料药,丰富下游产品体系,提高氰胺自用率到70%以上。到2025年,“世界氰胺之都”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氰胺化工上下游产值达到150亿元。

(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着力提高全钢子午线轮胎、模具制造等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促进大飞机轮胎使用和性能改进。培育发展精密铸件、石墨烯轮胎、特殊材质管件等中高端装备制造,推动装备制造向智造转变,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壮大,打造行业“单打冠军”。到2025年,打造50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抓好电子材料、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融合三大领域,突破储能关键技术研究,发展电子芯片和半导体材料,发展磷酸铁锂等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新型硅碳负极材料。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达到10家以上,产值超过20亿元。

(五)清洁能源产业基地:重点推动风能、光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一体化配套发展,重点支持风电装备制造、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氢能基础设施等配套产业。依托现有企业,逐步建设综合利用工业尾气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产业集群。到2025年,打造100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二、现代农业特色基地布局

围绕现代畜牧、优质瓜菜、特色制种、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融合化发展上下好先手棋,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到2025年,力争全县农业总产值达60亿元

1.奶产业基地:以提升奶产业全产业链竞争力为核心,重点强化良种繁育、品牌经营、利益联结、精深加工,开展奶业扩张行动,建设“二区三基地”,即建设河东现代奶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和河西奶牛养殖提升区,建设奶牛粪污无害化处理中心,打造优质奶源基地、优质饲草基地。

2.肉牛肉羊产业基地: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以环境载畜力布局牛羊繁殖量,以加快肉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到2025年,肉牛产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0.5亿元,肉羊产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1亿元。

3.优质瓜菜产业基地:实施优质瓜菜提质增效行动,突出绿色有机,发展冷凉蔬菜,推进优质瓜菜标准化生产,打造“沙漠瓜菜之乡”,加快推进宁夏平罗优质瓜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标准化瓜菜基地建设,优质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将园区、基地发展成为全国现代优质瓜菜产业发展的典范。

4.特色制种产业基地:用好宁夏种业博览会,打响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 推进特色制种全产业链发展,高标准建设种子小镇,依托制种企业,引进国内外良种资源、技术、设备,建设高标准蔬菜、玉米、水稻制种基地建设1个高水平数字制种产业园区。到2025年,农作物制种面积稳定在 8万亩。

5.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肉、乳、果为重点,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推进农产品初加工、 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扩大“富硒大米”、“沙漠瓜菜”、“宁北钢葱”、“黄渠桥羊羔肉”等品牌知名度,新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5个。培育和引进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到 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 2.5: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80%以上。建设和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2.着力培育优化创新平台。加快布局建设新型电子材料、储能材料、光伏材料、高分子材料、特殊合金材料等领域创新平台,争取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面向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对接各大院所,引入发展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机构。引导园区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以产学研合作形式创办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已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配套建设中试基地。(责任单位: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科技局、组织部)

专栏12  创新平台建设计划

1.突出重点产业,规划新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研究所。

2.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校企合作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上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3.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达到20家,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多元投入、动态调整的链条式科技创新平台新格局。

3.着力发展科技中介平台。围绕我县工业和农业特色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平罗工业园区、石嘴山国家农业高新区平罗核心区企业整合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与资本对接、决策咨询与服务,加强涉农科技服务载体和平台建设。依托平罗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平罗县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平罗县技术转移平台。(责任单位:科技局、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农村局)

专栏13  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措施

1.建设完善平罗县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强化技术公共服务、创新创业融资服务。

2.建设平罗县技术转移平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和合理配置,构建覆盖研发、转化、交易、知识产权服务等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网络。

3.引进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

4.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创新型县提供人才支撑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发现、引进、使用、保障、评价制度,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引进集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制度,不断提升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匹配度、融合度,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科学技术人员激励机制,实现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与团队。依托自治区重大人才计划,围绕重大科技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引进一批在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重点领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杰出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着力培养工程实用技能紧缺人才。优先在特色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强与职业院校开展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大力开展新产业领域“订单式”人才培训,培养更多工程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企业家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支持企业家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组织技术创新活动。鼓励科技特派员、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自主创新创业。深入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雨露计划”等工程,培育壮大职业农民队伍。加强科学技术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增强人员配置,提升科学技术管理干部的创新创造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处理能力,稳定科学技术管理干部队伍。(责任单位:组织部、科技局、人社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五)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以建设西北地区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县为目标,加强分类指导,合理布局资源,持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提高平罗工业园区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新创业氛围、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搭建创新服务载体和平台、突出提升研发机构层次等措施,加快创新创业要素的集聚。

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县域企业牵头申报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提升县域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引导县域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与区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以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联合建设高水平产学研用创新平台,进一步探索完善院校企合作机制。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向县域企业聚集,依托园区、龙头企业等建设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等双创平台,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优惠政策为扶持的多渠道、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责任单位:科技局、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财政局)

2.推进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力度。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加大创新型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打造重点领域领军型创新企业,推动全县科技型企业群体规模持续壮大,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对科技投入高、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型企业采取项目支持、平台建设、人才支撑等多种方式引导其成长为科技“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到2025年,全县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6家,培育瞪羚企业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40家,专精特新企业50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家,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发展、层次清晰的科技企业成长梯队。(责任单位:科技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专栏14  科技型企业培育措施

1.兑现科技型企业奖补政策。在全县工业企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兑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奖补资金。同时在办理“宁科贷”贷款上优先支持科技型企业。

2.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库。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及服务。

3.精准对接,一对一服务科技企业。对当年有意向申报相关科技项目的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对接,建立企业培育基础情况信息表,了解掌握各个企业在申报条件上的不足,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提高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的成功率。

3.完善企业主导的创新战略联盟。推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服务,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优先支持联盟承担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项目、组织研发重大创新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以联盟为核心的技术研发、专利共享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及协同创新机制。一个产业链组建一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和引进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责任单位:科技局、市场监管局)

(六)实施创新协同联动工程

1.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拓宽先进适用科技成果供给渠道,每年引进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发挥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石嘴山分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作用,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开展成果转化。落实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引进转化应用的科技成果,经认定为国内首创、首台(套)的,加大补助力度。吸引高校、院所在平罗建设中试熟化平台或成果转化基地。到2025年,形成转化科技成果1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亿元。(责任单位: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

2.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充分利用自治区关于高水平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的新机遇,进一步深化拓展神州轮胎、贝利特化工、凯迪化工等56家企业与浙江大学、华东理工、中国科学院等46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用好用活东部资源,与东部地区产业关联度高、学科专业匹配度高的科技资源富集地区以及高校院所建立市场主导、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和协同创新共同体。探索推进“企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项目共投、平台共建、人才共享、服务共促”等精准对接的合作模式。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在中东部地区设立“飞地”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育成平台和离岸孵化器,开展科研代工、委托研发、联合研发等合作模式。(责任单位:科技局、人社局、商务局)

(七)实施创新生态涵养工程

1.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围绕“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统筹推进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县域科技创新平罗模式。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机构改革统一安排,调整科技局及有关部门职责,强化科技部门综合协调、资源统筹、督促检查等宏观管理职责,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加强财政性科学技术资金统筹,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责任单位:改革办、组织部、编办、科技局、财政局、发改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

2.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深化园区改革创新,深化“管委会+公司”运作模式,积极发展股权、债权、产业投资基金等新型融资工具,助力园区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鼓励民间资本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引入运营企业负责指定区域或特色园区的开发建设、管理运维、招商引资和专业化服务。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降低应急环保领域风险等级,确保安全生产。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新一轮宅基地制度等各项改革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的建设,一窗受理事项占进厅总事项的70%以上。(责任单位:改革办、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农村局、审批局、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局平罗分局)

3.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县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投入激励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创新研发,加快形成多方位、多渠道的创新资金投入体系,完善科学技术投融资平台,通过普惠性财政补贴、风险补偿、奖励补助、金融支持等多种投入方式,激励全社会开展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县域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强化创新绩效管理,精准科技资金投向,确保使用效益。用好“宁科贷”、贷款贴息等科技金融支持政策,探索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机制。(责任单位:财政局、科技局)

4.实施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加大对企业家的培训力度,围绕自治区科技创新政策,对标东部创新资源发达地区,开展精准化的理论、政策、管理培训。加强与高等院校、党校、科研院所、行业商会合作,建立完善的企业家互动交流平台,指导各种协会搭建学习、交流、合作平台,建立部门与企业家的联络联系制度,及时反映企业家发展愿望和诉求,引导企业抢抓发展机遇。(责任单位:科技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专栏15   科技培训计划

1.开展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围绕自治区科技创新政策,每年培训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培训研发、财务高管等人员800人次。

2.坚持“送出去”培训。组织企业家外出考察学习,每年组织50家企业高管外出到东部发达地区高校、企业参观学习,不断提升企业家创新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

3.持续开展线下实用技能培训。每年组织200人次实操培训。

5.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加大政府科普投入,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推动科普与教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生态、安全等行业科普工作,建设多领域科普基地。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活动周、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成果发布、科技产品展览等活动,全面提升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大力弘扬科学和科学家精神,积极选树一批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一批科技创新典型故事,引导全社会关注创新、参与创新、支持创新。(责任单位:科技局、科协)

6.推动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乡镇建设。进一步树立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地位,通过东西部科技合作引进、聚集一批科技创新资源,积极推动平罗工业园区与东部工业园区合作共建,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乡镇试点开展创新型乡镇建设,积极推动文化创意类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各乡镇)

五、年度任务进度安排及责任分工

(一)2023年任务和进度安排

全面落实好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推进创新型县建设合力。按照实施方案职责分工,由各责任单位分别启动实施。

1.财政科技支出方面:年度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1.6%,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例提升至全区平均水平;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达到100人/万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4500万元。(责任单位:财政局、科技局、人社局)

2.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责任单位:科技局)

3.科技载体建设方面:科技载体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能力逐步显现。当年建设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等研发机构5个,总数达到20个(责任单位:科技局、发改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

4.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年内实施重点产学研项目20项。(责任单位:科技局、组织部、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5.工业科技方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2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发改局、工信局、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

6.农业科技方面:围绕现代畜牧、优质瓜菜、特色制种、绿色食品产业,实施科技项目10项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科技局)

7.民生科技方面:实施3个以上社会发展科研项目。(责任单位:科技局、教体局、卫健局)

8.“绿电园区”创建试点:启动平罗工业园区创建“绿电园区”试点前期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发改局、工信局)

(二)2024年度任务和进度安排

全县基本形成全区县域比较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科研工作站、各类创新平台协调快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对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逐步凸显。全社会科技创新氛围和环境进一步改善。按照职责分工,持续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四大工程”,并形成阶段性总结。对创建工作年度目标任务进行督查考核,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探索建立试点工作的长效机制。

1.财政科技支出方面:2024年度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1.8%,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在全区县区排位进一步提高;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达到110人/万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1000万元。(责任单位:财政局、科技局、人社局)

2.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责任单位:科技局)

3.科技载体建设方面:科技载体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能力逐步显现,当年建设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等研发机构5个,总数达到25个。(责任单位:科技局、发改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

4.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年内实施重点产学研项目20项。(责任单位:科技局、组织部、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5.工业科技方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2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发改局、工信局、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

6.农业科技方面:围绕现代畜牧、优质瓜菜、特色制种、绿色食品,实施现代农业科技项目10项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科技局)

7.民生科技方面:实施大气治理项目2个,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分类处置、危废集中利用处置项目2个。(责任单位: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平罗分局、工信局)

8.“绿电园区”试点:按照建设方案,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责任单位: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发改局、工信局)

(三)2025年度平罗县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年度任务和进度安排

全面完成创新型县建设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在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实效,使平罗创新型县建设成果和路径在国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按照职责分工,持续推进“四大工程”的实施。对各项工作进行查缺补漏、整改完善和总结宣传,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自评检查,对试点建设实施成效进行全面总结,并做好充分准备,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考核验收。

1.财政科技支出方面: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2%,带动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居全区县区前列;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达到120人/万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8000万元。(责任单位:财政局、科技局)

2.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总数达到50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总数达到40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总数达到50家;新增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总数达到200家。(责任单位:科技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3.科技载体建设方面:科技载体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能力逐步显现。当年建设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等研发机构5个,总数达到30个。(责任单位:科技局、发改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

4.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年内实施重点产学研项目20项。(责任单位:科技局、组织部、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5.工业科技方面:全县产业转型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稳步提升,实施2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责任单位:发改局、工信局、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

6.农业科技方面:围绕现代畜牧、优质瓜菜、特色制种、绿色食品,实施现代农业科技项目10项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科技局)

7.民生科技方面:实施5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实施3个社会发展领域科技示范项目。(责任单位: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平罗分局、工信局)

8.“绿电园区”试点:平罗工业园区创建“绿电园区”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引领县域高耗能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性发展,实现新能源发电量占园区负荷用电量的11.7%,可折减能源消费总量71.74万吨标煤。(责任单位: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发改局、工信局)

六、组织管理与运行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部、宣传部、改革办、编办、科协、发改局、财政局、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应急局、人社局、教体局、卫健局、文广局、市场监管局、审批局、医保局、市生态环境局平罗分局、国家税务总局平罗县税务局、各乡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创新型县建设工作,研究和推动创新型县建设中的重大思路、重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科技局,由分管科技工作的政府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由县科技局局长担任第一副主任。办公室负责落实创新型县建设推进工作的总体规划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工作方案和保障措施,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并将各项任务纳入日常工作议程。

(二)明确任务分工

根据创新型县的指标任务,结合平罗县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将年度目标及责任分工如下。

专栏16  平罗县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年度目标及责任分工

一级

指标

指标名称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责任单位

创新

投入

1.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1.60

1.8

2.0

财政局

2.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人/万人)

100

110

120

组织部、科技局

3.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万元)

34500

41000

48000

财政局、科技局

企业

创新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值(%)

0.6

0.8

1.0

科技局、工信局

5.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37

45

50

科技局

6.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家)

155

175

200

科技局

创新

环境

7.创新密集区数(个)

2

2

3

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科技局、农业农村局

8.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数(个)

20

25

30

科技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

9.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减免额(万元)

40000

43000

45000

财政局、科技局、国家税务总局平罗县税务局

10.市级以上科技特派员数(人)

350

380

400

科技局

11.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万元)

50

52

55

科协

创新

绩效

12.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1.8

2.1

2.3

科技局、工信局

13.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9

9.5

10

市场监管局

14.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上级下达目标任务

上级下达目标任务

上级下达目标任务

工信局

15.当年新注册企业数(个)

965

1042

1146

审批局

特色

指标

宁夏平罗工业园区创建“绿电园区”试点:计划投资57.7亿元,建设光伏140万千瓦,配套建设电化学储能14万千瓦/28万千瓦时。

积极创建“绿电园区”试点,项目建成后,每年为平罗工业园区供给约23.43亿千瓦时电量,新能源发电量将占园区负荷用电量的11.7%,可折减能源消费总量71.74万吨标煤。

平罗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建立决策协调运行机制

建立定期决策协调机制。每半年举办一次工作推进会,研究推进创新型县建设政策举措,强化“一把手抓创新”,夯实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科技创新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创新型县建设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建立县乡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创新工作强大合力;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机制、新做法。

(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制定出台《平罗县加快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若干政策》,建立财政R&D投入刚性增长考核激励机制,将科技支出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予以支持。科学调整财政资金使用方向,重点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人才引进等。

(五)建立专家咨询机制

成立创新型县(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科技、经济发展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为成员或顾问,每年召开一次专家咨询委员会例会,对创新型县建设中的重要决策和重大科技项目进行决策咨询论证,推荐优秀人才与先进技术,提供招商引智信息。

(六)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和完善以创新型县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的督导评估,把推动平罗县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成效作为各成员单位年度效能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加强督查,定期通报,促进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形成良好的工作推进机制。

(七)实行监测评价机制

设定一级指标5个,包括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对社会民生发展的支撑、创新政策体系和治理架构等5个方面;设立二级指标15个,涵盖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监测评价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运用,旨在全面、有效、及时地监测、评价和反映平罗县创新工作的整体推进情况。各监测评价指标按照分工由各职能部门依照相关指标要求完成。监测和评价结果,经县创新型县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自治区科技厅要求上报,并向社会公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