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公安机关第一季度社区民辅警大比武活动中,古城社区警务室民警刘经纬、辅警马万军以优异成绩、出色表现拔得头筹。
去年以来,古城社区警务室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的“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三个坚持”社区警务工作法,大大提高了社区警务和基层治理效能,辖区接报警数,刑事案件、盗窃案件、电诈案件、治安案件立案数及矛盾纠纷同比分别下降11%,20%,17%,25%,连续2年保持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零发生,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一)坚持党建引领,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一是搭建“一个班子”,确保有人干事。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桥头堡”作用,建立社区书记、社区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等共同参与的社区警务和基层治理效能工作协调小组,定期汇总工作情况、查找短板弱项、协调解决工作难题。二是每周召开一次例会,确保会做事。每周组织社区辅警、网格员、保安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召开例行会议,通报辖区治安情况、检查工作档案,同步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每月开展一次评警会,确保有人督促。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及群众代表对社区警务和基层治理工作开展民主评议,虚心纳谏,畅通民意渠道,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二)坚持群防群治,构建共建共享治理品牌。一是有的放矢、分类管理。畅通“一警五员”机制运行模式,统筹网格员、保洁员等有生力量积极投身治安消防管理,去年至今,共消除飞线充电隐患127处,提醒居民管财管物201次,收集各类线索25条,不断拓展“警力无限,民力无穷”最大值;压紧压实出租房屋、公寓等重点场所房主及责任人安全保卫责任,强化教育培训和日常监督检查,实现“人来登记、入住在管、即走即销”动态管控。二是突出重点、消怨除患。因地制宜探索出“三个方法”,让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有“章”可循、不乱阵脚。“三级联动”调解法,即民警+网格员,民警+涉事单位、民警+司法人员,三级联动、有序衔接,确保“苗头”发现在早、化解在小;“123”调解法,即对矛盾纠纷,一听、二劝、三调处,消除双方抵触情绪,缕清责任,做到案结事了、息事宁人;“流动”调解法,即根据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意愿,随时调整商榷、对话场所,确保信息保密、心情舒畅。三是标本兼治、精准反诈。坚持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宣传防范,重点做好易受骗高危人群预警提醒,通过走访、劝阻、回访等形式,成功劝阻高危行为300余次,切实筑牢反诈安全“防护墙”。
(三)坚持人民至上,打造群众家门口“派出所”。一是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充分发挥信息采集职能作用,走访群众1962人,单位(个体户)331家,收集社区民意32条,为零距离为民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开展差异化的便民服务。针对辖区老年群众、困难群众、外来人口的“三多”实际,针对性采取上门办证、上门走访、上门解决等快捷服务,先后为群众解决户籍办理、生活物资代买等困难21件。三是开展快捷化巡逻防范。实行就近巡逻巡查、就近接处警、就近服务群众、就近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的“四个就近”工作模式,帮助找人找物12件,辖区535起警情和135起风险隐患得到妥善解决 ,特别是为1名在网上购买“冰墩墩”受骗群众成功追回4000元,受到群众和媒体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