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搬迁户的“梦”

时间:2025-07-23
来源:平罗县融媒体中心
访问量:86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带着过好日子的梦想,宁南山区5745户农民先后搬迁到平罗县。时过境迁,走出大山的“两代”搬迁户用汗水圆了“梦”,过上了甜蜜日子。

伴着蜿蜒的黄河,244国道纵贯红崖子乡原北崖村,与错落有致的房屋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画卷。

一大早,红崖子乡原北崖村党支部书记周满仓,便在菜园里侍弄起了果蔬。一旁的玉米嫩绿透亮,正悄悄地孕育着金秋的希望。

周满仓说:“原来这里是个荒滩,经过老百姓挖沟、开渠、压碱,你看今年这玉米长得好不好?这玉米今年长得达到满意了,亩产得上2000斤!”

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周满仓不愿提起在老家海原县的日子,只说父辈给兄弟们起了“占仓”“进仓”“满仓”的名字,期盼着他们能过上吃饱饭的光景。时来运转,1986年,自治区实施移民工程,周满仓和50户农民有幸搬到了红崖子乡原北崖村。有了黄河水的滋润,村民们地里“刨”粮、养殖赚钱、揽活创收,各显其能。五年后,全村人便扔掉了吃救济的“拐棍”。2005年,平罗县实施村庄撤并,北崖村并入五堆子村管理。如今,北崖村的名字也和村里的土坯房一样,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红蓝瓦房间,村民马孝国忙着给羊添草料。听到他的吆喝声,羊儿撒着欢儿地奔向料槽大快朵颐。

红崖子乡红瑞村村民马孝国说:“这些羊我前两天从内蒙拉回来的,喂一段时间,一只羊看能挣几十块钱不。”

2011年,马孝国六兄弟一同从西吉县搬迁至红崖子乡红瑞村。面对新环境、新生活,马孝国总有使不完的劲,打零工、贩羊、卖菜……小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红火。2017年,他花费25万元,把住房翻建成300平方米的小二楼。他告诉我们,二哥马孝有光景过得更好,不但常年揽工程挣钱,还供养两个孩子上了大学。

“搬来搬对了,日子有奔头,也有想头了。”马孝国说。

自2011年起,西吉县1814户村民分批搬迁到红瑞村;到2020年,全村909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退出。

红崖子乡红瑞村党委书记马成说:“目前,村里80%的群众对房子进行了翻建,70%的群众拥有家庭小轿车。截至2024年,红瑞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50元,现在群众的日子真过好了。”

从2009年到2013年,平罗县通过集中、插花、劳务三种方式,“接纳”宁南山区5694户农民。为让搬迁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平罗举全县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推进脱贫攻坚。2020年底,2674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以来,县上围绕解决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全面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从“满仓”梦想成真到“有奔头”自信坦言,从低矮土坯房到秀美砖瓦房,“两代”搬迁户的生活蝶变,真实诠释了奋斗与幸福同行的时代内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