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丨种业“强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时间:2021-09-15
来源:石嘴山新闻网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宁夏是全国闻名的农作物黄金制种产业带,我市作为宁夏黄金制种产业带的核心区,发展制种产业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我市优化种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市场体系,连续8年举办宁夏种业博览会,吸引全国各地多家企业参展,农作物种业已成为石嘴山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市、县两级政府先后出台了《石嘴山市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石嘴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平罗县推进农业“一优四特”产业发展扶持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有力调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发展制种产业的积极性。2019年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出台了包括土地流转、产权退出、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相关文件,为制种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地保障基础,助推了我市种业发展。

由于我市自然优势明显,气候条件适宜,黄河纵贯南北形成自然隔离,得黄河灌溉之利,灌溉设施齐全,一年一熟,病虫危害轻,繁育的种子产量高、籽粒饱满、光泽度好、发芽率高、耐贮藏、生命力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誉为“天然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平罗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市委政府为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以平罗县“种子小镇”建设为核心,依托26家制种企业建设200亩以上制种园区20个,全市农作物制种面积稳定在16万亩左右,制种品种达90多个,形成了以平罗县头闸镇、黄渠桥镇、陶乐镇,惠农区庙台乡、燕子墩乡为主的蔬菜种子繁育基地;以平罗县通伏乡、姚伏镇为主的水稻种子繁育基地;以渠口乡、陶乐镇为区域的杂交玉米、小麦种子繁育基地。

据了解,我市还先后引进山东登海、中青种业、上海种业、宁夏泰金种业等公司来石投资发展种业,目前制种企业达26家,注册商标19个,其中“宁兴”“银蔬”“昊粒子”“乐陶牌”“宁源”等商标获宁夏著名商标称号。2014年以来,引导企业与国内种子科研院所采取委托育种、合作育种、成果转让等方式,开展科研育种、亲本扩繁、纯度鉴定和市场开发等工作。全市45个农作物品种通过审定或登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宁夏泰金种业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实现了育种方式由传统育种向现代分子育种的转变,宁夏昊玉种业公司选育的“昊玉501”玉米新品种填补了我市历史上没有国家级优良高产玉米品种的空白。

我市持续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引导企业自主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宁夏农作物种业研究院和宁夏分子育种与繁育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18名高端人才,帮助企业开展育种技术创新,在分子标记技术、抗病育种技术和新品种选育等新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石嘴山市种子管理站入选石嘴山市第三批科技创新团队,获批为2019年蔬菜品种选育及种子繁育技术研究人才小高地。为推动全市制种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编制了22项瓜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作为宁夏地方标准发布实施,《蔬菜新品种选育及种子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创新让石嘴山种业逐步实现了育种方式由传统育种向现代分子育种的转变,选育目标由高产型品种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型品种的转变。

多年来,我市紧抓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和我市建成的B型保税区、陆港经济区为种子销售和出口提供的便捷条件,充分发挥种业协会作用,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将“平罗种子”品牌推向全国。通过宁夏种业博览会,与上海、广东、四川、辽宁等28个省市166家客商建立了长久业务合作关系,构建了较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为提高平罗种子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全市95%以上蔬菜种子实现外销,菜豆类制种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部分茄果类杂交种子远销美国、东南亚、中东等27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400万美元,产品供不应求,发展空间巨大,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

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构建营销体系,推动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带动2.2万农户从事制种产业,户均增收450元。蔬菜杂交制种平均亩收入1.5万元-2万元,蔬菜常规制种平均亩收入2400元-3800元,与大田作物亩产值相比,亩均收入可观。农作物繁(制)种纯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6%,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0%以上来自农作物繁(制)种。农作物种业现已成为石嘴山市农业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农业效益最为显著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市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调整制种结构,促进种业提升,扎实做好平罗县“种子小镇”建设,加大对外营销推介力度,着力提升产业知名度,以品牌创建带动农民增收,强化种质资源创新应用和推进应用型种质资源保护,将我市打造成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