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下有贺兰

时间:2020-11-04
来源:宁夏新闻网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024.jpg

贺兰山日出

如果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那么,作为银川人来说,天气好的时候看到的可能是“悠然现贺兰”。如今的贺兰县,经过岁月洗礼,出落得璀璨夺目。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变的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不变的是丰厚的文化底蕴依旧绵厚醇香。

近年来,贺兰县以“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全景贺兰”为总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依托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依山做旅游、借水生财力、造林奔小康、以文树形象”的理念,全力打造“生态贺兰”特色全域旅游品牌,实施“旅游+”和“+旅游”战略,不断探索“文旅融合促发展,创新驱动促繁荣”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乡村旅游: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引擎

青砖、青瓦、白墙、红门,一股江南小院风格的味道扑面而来,这是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光明渔村农家小院的模样。

“每户农家小院的风格,都还原了泥巴土墙的本色,院子里石磨、碾子、风车、老牛车,每户院子的主题都不一样,游客喜欢哪种风格,就可以选择哪种风格的院子。”四十里店村科海稻渔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负责人石常晋介绍。

今年以来,贺兰县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创新思路,紧抓旅游事业发展,乡村旅游更是一片勃勃生机。

沿着贺兰县城主街道一路向东行驶20多公里,便进入了金贵镇通昌村怡龙天下生态园区。穿过民俗长廊,青砖碧瓦的北方小院映入眼帘,农家乐已经成为贺兰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产业。风景优美、乡村特色浓郁,垂钓、游乐设施、马术、赛艇……一应俱全!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更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验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受乡村漫步、乡村骑行、乡村露营、乡村垂钓,感受乡音、乡貌、乡情、乡味。

近年来,贺兰县乡村旅游建设如火如荼,正是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效治理,让农村环境更加优美,空气更加新鲜、水源更加洁净、吃得更加放心。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土台子、泥孩子的小学校,过去的大队部,毛驴拉磨的豆腐坊,高粱大米酿酒的老酒坊,烟熏火燎的土炕台,百年不枯的甜水井”,贺兰县民俗文化村,是一处以地方民俗、乡村影视剧拍摄、农耕生活体验、社会主义传统教育、科普知识宣传、特色农产品展示为主体的追溯性旅游景区。

在民俗村,你可以看到灵气萦绕的老柳树,香气扑鼻的大锅饭,驴拉人推的石碾子,运送公粮的独轮车,耕田犁地的木头犁,油迹斑斑的老家具,盛水装醋的老瓷缸。细细品味岁月留存在老村的厚重文化,感受到浓浓的乡情、纯真的乡音、悠悠的乡愁。

贺兰县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将乡村旅游作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新引擎”,将“民宿+民俗”作为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力点”,探索“民宿+N”模式。

乡村旅游的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不断刷新,乡村旅游释放的经济红利迅速攀升,并逐渐升级为撬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动能。全县乡村旅游景区占2A级以上景区的45%。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7个,占全市50%以上。全县目前有住宿的民宿(含农家乐)12家(床位241个、土炕133个)。常信乡四十里店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立岗镇通义村列入自治区名录。

产业旅游:培育全域旅游发展新业态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不断深化,旅游新业态的探索不断深入,葡萄酒旅游已成为一种独特而又贴近人们生活的旅游方式。

人们在闲暇之余会约上家人或好友前往酒庄休闲、娱乐。目前,不少贺兰山东麓列级酒庄已成为紫色旅游的新地标。

北纬38度,这里,西有巍巍贺兰山天然生态屏障,东有滔滔黄河水自流灌溉,独特的地理条件,使贺兰山东麓成为公认的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

“我们的葡萄酒产区,以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为主导,以文化体验为特色,是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区,是‘葡萄产业+旅游’的典型代表。”贺兰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贺兰县高度重视酿酒葡萄种植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共引进葡萄酒企业56家,已建成酿酒葡萄基地2.1万亩,酿酒葡萄种植18936亩,酿酒葡萄产量4725.75吨,已建成具有生产能力的酒庄11座。同时,贺兰县金山国际葡萄试验园区有适宜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山坡地1.8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1.2万亩,入驻企业39家。

随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葡萄酒庄、葡萄酒特色小镇等为代表的现代休闲旅游与农业相融合的产业形态逐渐升级为宁夏贺兰山东麓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9月29日,枸杞行业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宁夏百瑞源枸杞博物馆隆重揭牌。宁夏百瑞源枸杞博物馆的揭牌, 为宁夏全域旅游下的“宁夏探索”又进了一步,为宁夏特色旅游业态助推乡村振兴,加快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的内生动力。

走进宁夏百瑞源枸杞博物馆,馆内分为杞福馆、文化馆、养生馆、研发中心三大部分。馆藏历史文献、文物、图片、雕塑,运用现代高科技声、光、电等表现手法,全面展示宁夏和中国枸杞的历史文化、产业现状、科研成果等,旨在传承中华枸杞四千年历史,弘扬传统中医及枸杞养生文化,倾力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全力促进人类健康事业,是宁夏枸杞走向世界的“文化外交舞台”。

宁夏百瑞源枸杞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是外界了解宁夏枸杞,传播宁夏枸杞4000年养生文化的重要窗口。

目前,贺兰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开展工业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线路推介2场次,制定贺兰县精品旅游线路10条。以“农业+旅游”为代表的“+旅游”逐渐成为贺兰全域旅游的品牌。

绿色旅游:稻花香里说丰年

远处清灰色的贺兰山沉静苍茫,脚下掀起的层层麦浪更显翠嫩欲滴。耳边不时传来鸭群嬉戏、鱼儿跃腾的声音,放眼望去,农夫们在水渠中收紧渔网,散落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似朵朵点缀。一幅“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恬适画卷正缓缓展开。

以大地为“宣纸”,用稻苗为“颜料”。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一幅壮美的田园图景铺陈而来。3000多亩的乡村生态观光园里鱼、蟹、鸭游弋其间,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实现立体种养、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不仅助力当地农业迈上新台阶,也促“农业+旅游”迎来新时代。

在“稻渔空间”,游客可以从事农耕体验、作物收获,也可以烧烤、垂钓、摸鱼、捡鸭蛋,参与项目的过程中,鱼、蟹、鸭就地消费,经济效益和容纳的劳动力比起普通种养业翻了倍。现代观光农业基地实现了“一产”提质、“二产”提效、“三产”带动,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业附加值,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说起稻渔空间,不得不说科海渔业,这个与稻渔空间只有一路之隔的渔业基地是一家集优质苗种繁育、名特优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高产高效健康养殖、现代渔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稻渔综合种养实验示范、农业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科技示范园区。

“周末,想约三五个好友或者带着家人,来园区转转,看看这里的湖光水色,尝尝我们的全鱼宴,体会一下绿色生态旅游的快乐。”科海稻渔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负责人石常晋介绍,这些年公司致力于低碳高效循环流水生态养殖技术、稻渔共作技术、陆基生态渔场构建技术、现代渔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等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推广,通过水循环系统基本达到了对黄河的零排放。

第一条:

西线【贺兰山文化游】

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沃尔丰酒庄-原歌酒庄-贺金樽酒庄。

第二条:

中线【精品游】

百瑞源枸杞博物馆-宁夏枸杞食品文化馆-宁夏园艺产业园-稻渔空间-雷锋纪念馆-六六大集。

第三条:

东线【黄河文化游】

通义民俗村-通义休闲农庄-黄河玉米村-兰健欢乐谷-金贵牡丹花乡-蔬菜公园。

“旅游+”让“诗和远方”不再远 贺姗姗

如果现在问起贺兰县最有名的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稻渔空间”。

今年6月,“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在全国声名鹊起,这个以大地为宣纸,用稻苗为颜料,在田园里“挥毫”作画的地方,并不是单纯的游玩之地。在这里,3000多亩的稻田里,鱼、蟹、鸭游弋其间,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完美结合,立体种养、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模式,不仅助力当地农业迈上了新台阶,也给“农业+旅游”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其实,这只是当地打造“生态贺兰”特色全域旅游品牌,实施“旅游+”和“+旅游”战略,不断探索“文旅融合促发展,创新驱动促繁荣”全域旅游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如今的贺兰县,既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景,更有“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的“乡愁”。“旅游+”与农业、林业、文化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共融共生,为当地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也更好地满足了游客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带动拓展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

全域旅游就该如此!事实证明,过去那种处处有景点、处处搞旅游综合体的盲目开发已经难以为继。当下,只有紧盯群众需求、瞄准产业优势、立足绿色发展,让人们在亲身体验中体味更加科学、更显品质、更有特色的风景和意蕴,让游客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诗和远方”之美,得到更多快乐、幸福和尊严,旅游产业才有生命力,经济发展才能更有奔头。贺兰县的“稻渔空间”不就是最好的验证?  

<p>银川雷锋纪念馆</p>

银川雷锋纪念馆

<p>贺兰山岩画景区</p>

贺兰山岩画景区

<p>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p>

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

<p>百瑞源枸杞博物馆</p>

百瑞源枸杞博物馆

<p>金贵镇兰健欢乐谷</p>

金贵镇兰健欢乐谷

<p>宁夏原歌酒庄</p>

宁夏原歌酒庄

<p>贺兰县稻渔空间</p>

贺兰县稻渔空间

<p>贺兰县如意湖</p>

贺兰县如意湖

<p>通义民俗村</p>

通义民俗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