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文件 > 部门文件

平罗县陶乐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陶乐镇加强农村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640221069/2023-00017 文号 陶政发〔2023〕4号 生成日期 2023年02月14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所属机构 平罗县陶乐镇 责任部门 平罗县陶乐镇
有效性 有效

各村(居)、各办(中心)、各驻镇单位:

现将《陶乐镇加强农村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平罗县陶乐镇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6日

陶乐镇加强农村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

为落实《关于印发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宁疫指办发〔2022〕668号)相关要求,指导农村地区在当前形势下做好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服务工作,确保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的返乡人员和农村常住居民及时获得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县部署要求,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服务工作,根据当前疫情形势,针对农村地区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相对不足,元旦、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加大,外省务工返乡人员增多等情况,切实落实属地主体责任,统筹配置资源,强化医疗保障,持续加强农村地区新冠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二、组织机构

为做好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成立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王立刚   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胡月梅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成  员:关尚德   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马俊锋   镇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

王亚军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赵  越   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童宝山、张倩、各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各办(中心、站所)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胡月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童宝山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全面负责农村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突出重点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

1.加强对“两节”期间返乡人员的健康提示和医疗保障服务。各村(居)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制,对外省返乡人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好登记造册、关注掌握返乡人员信息,对返宁人员做到应知尽知并提示做好健康监测,提醒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的接触,并告知居住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联系方式。返乡人员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可联系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包村医务人员对其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用药指导等服务。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治疗,提示其不外出。对症状明显的可指导其到发热诊室就诊且协助向上级医院转诊。

2.强化农村地区重点人群服务。充分发挥镇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作用,摸清村组内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人员健康情况。对患者居家生活困难的、不具备外出问诊及采购生活物资条件的,各村(居)成立帮办代办小分队,帮助代买代办,把所需生活物资、药品送到家门口,切实做到暖心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3.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落实《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坚持“应接尽接”原则,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为切实做好我镇60岁以上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提高老年人免疫力,开启“固定+流动”点位的接种模式,为年纪大、出行困难的老弱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专人、专车“敲门”入户接种疫苗,实现送“苗”上门,提供“一对一”暖心服务,确保做到“户不漏人、人不漏针”。

4.加强宣传教育。各村(居)要利用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健康平罗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加大“乙类乙管”等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和防护知识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在走亲访友时,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少聚集、少聚餐,注意咳嗽礼仪。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愿望,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调整频次。

(二)镇卫联动落实新冠肺炎感染者分级诊疗服务

按照分区包片的原则,以“一对一”紧密帮扶为基础、“一对多”灵活帮扶为补充,与镇卫生院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充分发挥新冠感染医疗服务联动工作组作用,协助卫生院做好分级诊疗衔接。对于出现新冠感染相关症状的高危人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指导抗原检测和居家治疗观察,密切监测健康状况,必要时指导协助转诊。加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监测,确保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治,明确和畅通转诊“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落实有转诊需求居民的交通保障机制,原则上通过自驾车或 120 急救车等进行点对点转运,各村(居)要统筹调度,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协助就医转诊。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