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健康扶贫不让“病根”变“穷根”

时间:2020-08-14
来源:石嘴山日报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初秋时节,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一建筑工地,魏灵利戴着面罩,弓着身子,全神贯注地进行焊接,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上滑落。“现在的日子好,有了健康扶贫的帮助,我又可以外出打工挣钱了。”魏灵利擦了一把汗,黝黑的脸庞上泛着光亮。

52岁的魏灵利是大武口区新民社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这些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为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除了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外,健康扶贫政策也除去了家庭的“穷根”,让他重拾生活信念,迈向幸福生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近年来,石嘴山市把健康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从签约医生、完善医疗条件、落实医保报销政策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确保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7月17日,惠农区海燕村村民田风梅在村卫生室做完了今年的体检。离家不远的村卫生室是她常去的地方,隔三差五去量一下血压、腰腿疼了做做中医理疗、老伴生病行动不便,打个电话村医就上门服务了。

曾几何时,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听诊器是村医的“四大件”;条件简陋、医疗条件低是村卫生室的“代名词”。然而现在,村卫生室早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诊疗室、治疗室、药品室三室分离,百余种常用药品全部备齐,心电图仪、血糖仪、B超仪一应俱全……走进海燕村卫生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

如今,标准化的村卫生室,成为石嘴山市农村群众在家门口看病迈出的第一步。为了让困难群众看病有地方、有医生,石嘴山市大力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引领提升工程,强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统一房屋建设、诊疗制度、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等标准,有效消除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同时,开展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县乡医务人员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项目,提升村医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基层卫生人才待遇,基层医务人员培训覆盖率达95%,彻底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穷根”总与“病根”相伴,因病致贫,家里失去“造血功能”,是很多农村贫困人口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

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杨平虎家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户。家中6口人,体弱多病的妻子、受工伤的儿子和三个幼小的孙子,杨平虎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一人肩挑家庭重担。杨平虎说:“如果没有病痛折磨,我们一家人的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是会过得开心、自足,对生活充满信心。”然而,一纸冰冷的诊断书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一切。2015年,杨平虎被诊断为骨髓瘤,他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2017年,杨平虎举家从中卫市海原县搬迁到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当村民们个个展露笑脸准备迎接新生活的时候,杨平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当时老杨有些自暴自弃了,每天躺在床上唉声叹气,病痛折磨的他路都走不了。”海燕村卫生室家庭医生李海芝清楚地记得入户走访时杨平虎的境况。

健康扶贫政策落地,拯救了这个家庭。由于病情特殊,杨平虎到北京接受了手术治疗,出院时通过一站式结算报销后,个人只缴纳医疗费不到5000元,报销比例达到了90%以上。“如果不是国家的医疗扶贫政策帮扶了我,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我早已放弃了治疗。”说起治病经历,杨平虎言语间满是感激之情。

医疗扶贫政策兜了底,让这个饱经病痛折磨的家庭有了生的希望。现在,杨平虎的儿子在外打工,身体渐好的他也能在家干点零活,日子过得很安稳。

近年来,石嘴山市积极落实健康扶贫惠民政策,在重病兜底保障方面,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和基本药物制度,对符合住院条件的贫困人口,统筹扶持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专项窗口服务,大力实施住院重病贫困患者兜底保障政策。目前,石嘴山市累计救治建档立卡贫困户1784人次,医疗总费用1505万元。其中,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扶贫保险等报销基础上,财政兜底227万元,个人自付比例7.63%,人均自付费用1025元。同时,对患病人群进行分类管理,实行大病患者在综合医院集中救治,重病患者多渠道资金兜底保障,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开展健康管理的制度。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平罗县试点医共体建设,县人民医院与陶乐镇中心卫生院、红崖子乡卫生院等建立紧密协作,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市中医医院与惠农区海燕村建立长期对口帮扶,在村卫生室开设中医专家门诊,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千名医师下基层”和“凡晋必下”,每年选派100名以上专业人员长期派驻基层,形成常态化的对口支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