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分享“互联网+教育”成果

时间:2018-08-28
来源:平罗发布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近年来,平罗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互联网应用能力,零距离分享“互联网+教育”成果。 

  一、夯实基础,建设“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 

  始终坚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硬件、软件建设,形成“互联网+教育”的办学特色。一是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县35所中小学全部通过光纤方式接入互联网,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占班级总数100%,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班班通”;教师办公用计算机人均一台,全县小学生人机比达到10:1,中学达到8: 1。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开通比例达90%以上,实现了资源共享。二是提升软硬件层次。投资3200余万元,新建13个录播教室,更换计算机2100余台,为16所学校配备网络设备和无线AP,全面提升软硬件基础。三是引资建设智慧教室。先后与北京101网校、清华爱学堂、宁夏教育云平台等合作,建设了15个智慧教室,促进智慧课堂、智慧教育的发展。 

  二、抓住关键,打造“互联网+教育”人才团队 

  营建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实现教育教学网络化。一是名师引领。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68名教师带头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引路和探索,带动全县2738名教师参与“互联网+教育”的实践中,助推教育现代化。二是多元培训。邀请区市信息化专家、全区信息化示范校校长、专家委员会成员、厂家讲师学校,对所有校长、教师进行多形式分层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人人通空间应用。三是集中培训。充分利用每年200万专项培训经费,采取把专家请进来、教师送出去的方式,全力打造“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人才队伍。 

  三、突出重点,推进“互联网+教育”现实应用 

  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学校教育深度应用、融合创新的运行机制,促进形成网络化教育新模式。一是“互联网+教研”。选派各学科教师参加各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讨会,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和学科QQ群,组织和引导教师参与基于网络的学习与互动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科教师的业务提高。二是“互联网+课堂”。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契机,认真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录制、上传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晒课2447节,占全县专任教师的95%,共有12名教师获得部级优课,41名教师获得省级优课,22节课例入选石嘴山市中小学“特色示范课堂”。三是“互联网+课改”。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微课、翻转课堂、导学案、任务单等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两年来,信息技术方面共有86件教师作品、22件学生作品在国家、自治区、市级评比中获奖。2所中小学被评为自治区信息化应用示范校,7所中小学被评为自治区首批宁夏教育云智慧校园应用示范学校。全县基本形成了“校校用平台、人人用空间、堂堂用资源”的“互联网+教育”良好氛围。 

  四、完善机制,强化“互联网+教育”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完善《平罗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考核细则》,把学校信息化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形成“培训-应用-督导-考核-评价-奖励”机制,对应用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校和教师利用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二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互联网+教育建设,累计投入3000万元用于改善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各学校每年投入2-5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网络维护、改造或升级,完善校园网防火墙与服务器等设施,保证“互联网+教育”的顺利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