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县:从经验说话到数据说话

时间:2019-10-12
来源:平罗县广播电视台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伴随着科技进步,物联网、移动互联、3S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日渐深入。
   在平罗县盈丰植保专业合作社,清早一上班,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打开室内的电子屏,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温棚的室内外景象。
盈丰专业合作社从2012年开始种植蔬菜,经过几年已从206亩发展到目前的908亩,拥有98座蔬菜钢架拱棚,种植西红柿、辣椒、菠菜、芹菜等56个品种,产品全部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走在园区里,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大棚,却有很高的“科技含量”。2017年初,合作社投资60万引进了水肥一体化机,通过电脑控制,实现了肥料的配比和灌溉的自动化。
    “我们在蔬菜大棚内,安装有各类传感器,不同的传感器,可感知不同的数据。”合作社理事长蒋洪波向记者介绍,“咱在手机下载个App,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接收短信,随时了解棚内的温度、湿度,进行相应的管理。”

蒋洪波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蒋洪波说,“以前,我们的农民种菜,靠的是两条腿在各个小棚大棚间来回跑,查看悬挂在棚内的温度计、湿度计上的数字,忙得喘不过气来,如今一个人管几个大棚都 游刃有余。”
    要不是他介绍,记者还真发现不了他手里一个普普通通手机的“妙用”:当大棚内的温湿度超过或低于设定的标准值时,系统会自动给菜农发送手机短信,并提醒菜农进行大棚通风、降温或保暖等措施。通过电脑中枢操控,不仅可以监控温度、湿度,还实现了水肥一体化、蔬菜病虫害远程诊断等,立体化、多功能、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在这里大显身手。
    “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实时观测每个大棚的棚内空气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棚外温度、风速等详细数据,还可以通过安装在棚内的摄像头,清晰地观察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情况。”蒋洪波说,一旦看到作物出现异常,就可以迅速拍照,传给有关农业技术专家,及时确定作物病因,从而“对症下药”。
以前菜农种菜全凭经验、靠感觉,很多东西是“模糊”的。运用物联网的蔬菜种植,实现了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是完全听“指令”,就能种好菜。
    每个大棚里的数据,通过传感器传到后台,不仅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对于规模化种植来讲,还可有效减少人工投入。蒋洪波说,物联网技术“种菜”,产量可提高20%,一亩地最少可节约劳动成本500元至800元,以西红柿为例一亩地可增收1300元左右。“最主要是品相好,目前我们的蔬菜打入上海、广州、成都等一线城市的超市,价格比以前翻了不止一倍。”蒋洪波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