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丨平罗:制种产业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时间:2018-10-26
来源: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在传统印象里,宁夏的小麦、枸杞颇为知名,也成为了宁夏农业的代表。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行情的变化,宁夏平罗县主动寻求转变,将制种作为新的农业突破口和农民收入增长点,通过完善规划、政策倾斜吸引大量种企前来入驻,从普通粮食作物到专业化的蔬菜制种,产业的升级让农民感受到了变化,也让平罗县擦亮了制种招牌。 

  头闸镇头闸村的王文秀,在90年代可是村上有名的制种大户,如今,75岁的王文秀生活很惬意。回忆起在田间地头忙碌的日子,老人感触颇深。他说,每年都有预约合同书,产值都在200多万元。在当时,能赚上几万块钱就了不起了。收购菠菜籽每斤也就赚3分到5分钱,主要是靠数量赚钱。 

  王文秀的良种繁育之路,只是平罗县20世纪90年代制种的缩影。目前,全县建成300亩以上制种园区22个,带动全县农作物制种面积达15.2万亩。小种子已在全县形成了大产业。 

  

 

  (制种冬瓜) 

  藤架上枝繁叶茂的葫芦、菜地上绿意葱茏的有机蔬菜、大棚里长势喜人的瓜菜……广袤的平罗城乡大地处处散发着丰收的气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为乡村振兴播下了绿色和希望。 

  平罗县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抓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机遇,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制种、草畜、瓜菜、生态水产为主的“一优四特”产业,拉开了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幕,坚持不懈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 

  在平罗县泰金种业瓜菜种子产业园种子小镇新品种研发中心试验田里,新技术的运用不断提升种子的品质;头闸镇西永惠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山盘算着用制种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陶乐镇华泰农沙漠瓜菜产业园里,上百名移民妇女在瓜菜基地和大棚里辛勤劳作……一系列新、奇、特、优的瓜菜新品种从平罗县不同的坐标走向市场,让田野变得越来越精彩纷呈。 

  

 

  平罗自古美丽富庶,而今乡村振兴的号角在平罗大地吹响。多年来,平罗县繁育的种子以“产量高、含水率低、籽粒饱满、光泽度好、发芽率高、耐贮藏”享誉全国,是发展特色农产品的黄金区域,也是全国公认的“天然种子加工厂”。2017年,平罗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成为全国第一批获认定的53家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之一。日前,平罗县已向国家农业农村工作部申报平罗县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平罗县盈丰植保专业合作社销售负责人刘红媛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合作社着力打造优质品牌,通过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合作社注册了“盈夏红”品牌商标,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广东等地,每公斤番茄价格最高时可卖到3.5元,比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收益高几倍。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订单销售合同,农户只管种植,不用操心销路和价格问题,实现了“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一体化模式。去年,越夏番茄种植农户户均增收2.6万元,预计今年带动种植农户增收3万元以上,合作社实现纯收入80万元以上。宁夏华泰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陶乐镇流转土地5000亩,用以种植沙漠瓜菜。该公司高标准建设了生态瓜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带动2360户生态移民参与生态农业发展,在蔬菜基地从事蔬菜种植工作的500多名村民平均每人每年劳务收入2.5万元。 

  

 

  (华泰农蔬菜大棚) 

  农业新品种的应用效应在平罗华泰农公司生产展现的淋漓尽致,该公司共租用移民群众耕地5000亩,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种植露地沙漠西瓜2000亩、各类外销蔬菜3000多亩,园区年产各类瓜菜1.7万吨,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每天吸纳300名~500名生态移民村留守妇女在园区打工。五年来,共为移民增加收入近2500万元。“我们立足优质沙漠荒地资源,积极打造优质瓜菜基地,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产品已销往广东、香港等大城市,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也为当地的移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双赢。”宁夏华泰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伟光说。 

  全区80%的蔬菜种子繁育在平罗,菜豆类制种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目前,全县形成了以头闸镇、黄渠桥镇等为主要区域的瓜菜繁(制)种;以陶乐镇、渠口乡为主要区域的杂交玉米制种;以姚伏镇、通伏乡为区域的水稻繁(制)种等三大特色制种产业区域。 

  

 

  如今,种业在平罗县作为一大富民产业,让农民的钱袋越来越鼓。平罗县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全县2.2万户农户从事制种行业,实现制种业总产值4亿元,制种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